標題:讀《文藝心理學》

  
  朱光潛(1897~1986)做為美學家的卓越名聲已經(jīng)持續(xù)了半個世紀了,在中國,他是美的化身,是美學老人。他寫的《西方美學史》直到80年代,仍是中國惟一一部系統(tǒng)介紹外國美學史的著作;《談美》則是為青年人寫的,增加他們審美力的通俗讀物;《文藝心理學》建立了朱光潛先生的美學體系,在中國,能有自己體系的美學家至今寥若晨星。此外,朱光潛先生翻譯了大量的西方美學著作,如果柏拉圖、萊辛、黑格爾、?si奩搿⒖嫉巒廡┪鞣矯姥Т笫Φ叵掠兄,会感谢朱光钱吶生辛窃懩译綑┊功的?br>  這些譯作幾乎成為不可超越的典范。朱光潛先生早年留學歐洲,一心沉溺美學研究,遍覽群書,博聞強記,很快便成為了康德—?si奩胄問街饕迕姥磐健5攪送砟輳油費傲-si砜慫賈饕迕姥Ч郟拚俗約好姥е泄中問交鬧髡擰V旃馇畢壬髡湃松囊?guī)ぼO,他茹暘謸]忻啦擰 ǹ煳耐鴋ttp://hoachina.com省略61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更多相關文章:讀《文藝心理學》
  讀《文化苦旅》有感
只是有一棵松樹具體的形象。此時他獲得的知識是“直覺”,等他大了,他會進一步獲得“松樹”的理性認識。審美就是這種“直覺”下才產(chǎn)生的心理享受。我們在欣賞一棵松樹的美的時候,腦子里完全被這棵松樹的形象所吸引,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植物學家看到松樹,一心關心松樹的生活習性,關心它的植物特性,這個時候他是不能進入審美的,因為他持著科學的態(tài)度;另一類人,一心只想著把這松樹砍回家去會有什么用處,結果,他也沒有享受到松樹給他的美,因為他持著實用的態(tài)度。排除了實用的和科學的態(tài)度,又不考慮事物的抽象共性,只專注它給你的完整形象,這個時候,美才能產(chǎn)生。這就是物我兩忘的境界。
  2.審美要有種距離。莎士比亞寫過一部關于夫妻猜疑的悲劇,叫做《奧賽羅》。假如一個人素來疑心妻子不忠實,受過很大的刺激,一定比尋常人更能了解劇中奧賽羅的痛苦,他本來更應該從此劇中得到審美的享受的,可是正因為他事事都把劇情和自己的身世聯(lián)系起來,限制了他對全劇其他內容的理解,不能真正達到欣賞。所以,人必須和美的對象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審美。人們都知道“霧中看花、水中望月”中的花和月比現(xiàn)實中的花與月要美,是因為人們和它們有了距離。距離太遠以至于看不清楚了,也同樣達不到審美的效果。過分理想化的作品和人們生活離得太遠,過于寫實的作品又和人們的生活離得太近,都不能產(chǎn)生很好的審美效果!安患床浑x”是藝術的原則。
  3.立普斯的移情說。德國美學家立普斯認為,“移情作用”是美學上一條基本原理。還舉松樹的例子。當我們欣賞松樹時,不知不覺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我們一方面把自己心中的高風亮節(jié)的氣概移注到松,于是松樹儼然變成一個人;同時也把松樹的蒼勁挺拔的情趣吸引于我,于是,自己也儼然變成一棵松樹。這就是移情作用。大地山河以及風云星斗原來都是死板的東西,我們往往覺得它們有生命,有情感,有動作,這就是移情的結果。這些例子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屢見不鮮。比如“天寒猶有傲霜枝”句中的“傲”,“云破月來花弄影”中的“弄”,都是體現(xiàn)著移情作用。
  4.谷魯斯的內模仿說。立普斯提出移情說后,人們就想知道為什么會在審美的時候有移情作用出現(xiàn)。后起的研究者認為這是由于人的生理機能造成的。舉個例子,比如說希臘“道芮式”石柱。占希臘的神廟建筑通常都不用墻,讓一排一排的石柱來支撐屋頂?shù)膲毫。這種石柱往往很高大,外面刻著凸凹相間的縱直的槽紋。照物理學說,我們看到石柱時應該覺得它承受重壓順著地心吸力而下垂,但是看“道芮式”石柱,我們卻往往覺得它聳立飛騰,現(xiàn)出一種出力抵抗不甘屈撓的氣概。這正是立普斯的移情作用的影響。但是為什么會發(fā)生移情呢?谷魯斯說,移情作用就是內模仿。我觀賞石柱時暗暗地模仿它的騰起,結果便有了運動的感覺。這種運動感覺微弱“無定所”,所以外射到石柱身上去。再比如,一個小孩子在路上看見許多小孩子在戲逐一個同伴,站在旁邊觀看了幾分鐘,越看越高興,最后也跟著他們追逐。看來這幾分鐘的旁觀就是對于那運動現(xiàn)象的最初步的美 ……(未完,全文共2658字,當前只顯示1600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讀《文藝心理學》

上一篇:關于對平壤富興運輸合營會社的考察報告
下一篇:植樹節(jié)升旗演講稿

相關欄目:文化 宣傳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