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臺塑集團成功的背后

  臺塑集團是臺灣最大的工業(yè)集團,第二大民營集團,也是世界最大的石化企業(yè)之一,共有30多家子公司和事業(yè)部,經營領域橫跨塑膠、化纖、貨運、機械、醫(yī)療、教育等行業(yè),在美國、印尼及香港等地設有6家海外分公司。據(jù)臺塑公關部門提供的資料,截至2000年,臺塑集團員工總人數(shù)為71939人,營業(yè)額達5074億新臺幣。
  ……(快文網http://hoachina.com省略265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更多相關文章:臺塑集團成功的背后
vc粉產量由每日4噸增加至40噸。臺塑的第二期擴建于1960年順利完成,pvc粉每月產量激增至1200噸,成本果然大幅度降低,從而具備了向海外市場競爭的條件。
  擴大產量,在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優(yōu)勢的同時,產生了另外一個問題——產品消化問題。王永慶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加工pvc粉的下游廠臺南的第一化學廠和三重埔的永豐化學廠在把塑膠粉加工成塑膠以及再加工成玻璃皮、玻璃布后,竟然將售價提高至成本的一倍以上。王永慶游說兩家加工廠降價以擴大客源,這樣可以消化更多的塑膠粉,但無功而返,王永慶既失望又焦急。無奈之下,王永慶決定自己設立加工廠。
  1958年,王永慶在著手進行第二期擴建計劃的同時,成立了南亞塑膠公司,南亞公司從事pvc管、膠皮、膠布等塑膠二次加工的生產,隨后為了消化南亞的二次加工品又成立新東公司生產皮包、皮箱、鞋類、窗簾、雨衣、吹氣玩具等三次加工產品,締造了舉世無匹的三次加工體系。在此種策略運用下,總算解開了pvc粉滯銷的困境。
  雖然,王永慶強調設立南亞廠,是在臺塑的產品大量積壓、而對手不合作、實在沒有其他好辦法而不得已情況下才被動選擇的下策。但是,當初王永慶的下策,卻是一種有效率的“垂直”策略。
  經過兩次擴建增大產量降低成本,以 ……(未完,全文共5710字,當前只顯示68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臺塑集團成功的背后

上一篇:企業(yè)管理切忌華而不實 企業(yè)容易“秀出”新內傷
下一篇:培養(yǎng)高素質企業(yè)家隊伍需要良好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