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從《鹿鼎記》試論金庸對“俠”的解構
從《鹿鼎記》試論金庸對“俠”的解構

《鹿鼎記》是金庸小說的封筆之作,也是武俠小說中的“四不象”作品。《鹿鼎記》表面上看似一幕詼諧荒唐的喜劇,骨子里卻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悲劇史詩和文化寓言,俗極而雅,奇而致真。在筆者看來它代表金庸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它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奪寶的舊模式,通過壯闊的畫面與多彩的人物個性,運用調侃的語言,對他一直著力書寫的“俠”進行了一次強有力的反諷與解構。主人公韋小寶是以一個反俠的形象走進讀者的視野的,由于此形象的創(chuàng)新與反傳統(tǒng),他所帶來的爭議在“金迷”讀者與“金學”研究者中一直未曾休止。
中國傳統(tǒng)的武俠小說作家向來相信“寧可無武,不可無俠”的觀念進行創(chuàng)作, 武俠小說的主要人物是俠士,這已經(jīng)是一種共識。而沒有俠義精神的小說還算得上武俠小說嗎?因此有評論家說《鹿鼎記》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武俠小說,而是一部描寫世情的反武俠小說。該小說的風格、故事情節(jié)與金庸其他作品相去甚遠,徹底地打破了我們民族文化和社會文化心態(tài)中的“俠之夢”。
那么金庸先生是如何在《鹿鼎記》中對“俠”進行解構的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從小說的主角韋小寶身上來實現(xiàn)的。在論述這一論點前,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金庸先生其他著作中的傳統(tǒng)俠者。
一、金庸其他著作中的傳統(tǒng)之“俠”
什么是俠的行為?追溯起來,“俠”這一概念,最早見于韓非子《五蠹》中的“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一句。這句話寫出了俠必有武,必會武,必能武之意! 
  什么是俠的精神?金庸先生在為著名金評家吳靄儀的《金庸小說的男子》寫的小序中說:“在武俠世界中,男子的責任和感情是‘仁義當先’。仁是對大眾的疾苦冤屈充分關懷,義是竭盡全力作份所當為之事。引申出去便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是儒家與墨家,兩者教人盡力為人,追求世事的公平合理,其極致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武俠小說的基本傳統(tǒng)也就是表達這種哲學思想!盵1]
傳統(tǒng)武俠小說在弘揚俠義精神的同時,表現(xiàn)出一種試圖依靠武力來解決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的傾向。武藝非凡是一個“ ……(快文網(wǎng)http://hoachina.com省略1418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更多相關文章:從《鹿鼎記》試論金庸對“俠”
難尋覓到一絲半點俠的影子。假如將金庸小說中的主角按創(chuàng)作先后來排序,金庸小說的主人公的俠者形象變化是這樣變化的:正義之俠―→大俠―→中俠―→小俠―→無俠―→反俠。這也是金庸在塑造了眾多的俠之后,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逐漸產(chǎn)生對俠的困惑與懷疑,有意與俠告別,從真正的俠發(fā)展為無俠,去探討人性的本真問題。
三、韋小寶對“俠”的徹底解構
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儒之俠郭靖,道之俠令狐沖,佛之俠石破天,漸漸走向了非俠甚至反俠韋小寶。《鹿鼎記》中,金庸理想中的“陽剛”世界受到了顛覆。韋小寶這一“非英雄”形象,是金庸對自己定義的理想男性的嘲諷。通過滑稽摹仿的修辭手段和文學演繹,金庸對他以前理想的男性定義做了一番解構。
從這番解構中,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他的“游離性”立場。韋小寶能游離于江湖與朝廷之間,正與邪之間,情與欲之間,滿人與漢人之間,在多種不同的價值體系中游刃有馀。沒有甚么高尚的理想,不區(qū)分情與欲。他之所以能左右逢源,與他的“中間”(in-between)角色分不開。這種角色,不存在身份認同的危機,恰恰可以超越簡單的“壓迫/反抗”的殖民主義/反殖民主義話語。
《鹿鼎記》對俠的反諷,導致俠的非英雄化,江湖世界的非理想化,同時瓦解了武俠小說固有的崇高風格和樂觀精神,甚至也消解了武俠小說中“武”與“俠”的崇拜。也許金庸以后還會有新的武俠小說出現(xiàn),但可以斷言,不會有超出金庸的武俠小說,因為一部《鹿鼎記》已經(jīng)成功地完成了武俠小說的現(xiàn)代化實驗,其結果是“俠之夢”的解體。
既然金庸塑造的韋小寶是一個反俠形象,下面分析一下,金庸是如何在韋小寶身上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之“俠”的解構的。
1、韋小寶的工夫
韋小寶年幼力弱又偷懶,不肯花精力學武功,但卻時時在強敵面前逞能,面臨大敵時通常是動口不動手。他拜了天地會武林高手陳近南為師,這本來是個難得的機會,而韋小寶對那些高深的武功一點興趣也沒有?墒琼f小寶是個現(xiàn)實的人,他自知所做的理虧事也不少,怕有危險時跑不快,故很賣力地練他的女師父九難師太教他的“神行百變輕功”。這腳底抹油的功夫是他最像樣的功夫了,但也只練到三、四成功,因為他覺得能夠讓他逃離敵人就夠了。
那么韋小寶他打架是用的是什么招數(shù)呢?竟然是任憑任何俠者也使不出手的拗手指、拉辮子、咬咽喉、抓眼珠、扯耳朵、捏陰襄。他武功雖然不靈光,但他靈敏的反應卻讓他能在兇險的江湖立足。一個沒有任何武功底子的無名小卒,卻能在一個大幫派里身居要職!在金庸其他小說中,主人公一般都是武藝高強,他們一般會有一些奇遇,讓他們的武功大大提升到足以傲視群雄的境界。而以韋小寶的三腳貓功夫卻能當上主角,并且一路風光,其他武功高強的人物卻大多是英雄末路式的悲壯。這是金庸的小說中絕無僅有的。從這方面來看,金庸首先是從外在形態(tài)上對傳統(tǒng)的“俠”進行了反諷。
2、韋小寶的“國民劣根性”
在《鹿鼎記》中可看出金庸小說的創(chuàng)作主題離國家民族之本位愈來愈遠,而離人性、人生的意旨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深。韋小寶這個人物形象就具有相當深刻的象征意義,從某種意義上代表了中華文化中某些共性的東西,即中國“國民的悲劇”與“文化悲劇”?讘c東先生在《空山瘋語》中提到:“這里蘊涵了對中國社會_和國民性的深刻批判,其深度或不及《阿Q正傳》,而廣度則有過之。從文化價值上看,韋小寶是20世紀中國文學里僅次于阿Q的典型形象。”
金庸自己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說自己寫韋小寶是受了阿Q的啟發(fā),實際上韋小寶是一個因意外奇遇而獲得成功的“阿Q”。欲望被釋放了的韋小寶一方面是中國各民族的“雜種”,一方面又是一個地地道道、貨真價實的“純種”中國人!熬駝倮ā弊鳛橐环N國民劣根性的代名詞,它的基本癥狀在小說主人公韋小寶身上都能找到最集中的體現(xiàn)。如:自輕自賤,自大自夸,化丑為美,麻木健忘,欺軟怕硬,忌諱缺點,把失敗幻想成勝利,在精神勝利中逃避失敗的痛苦,卻不思改變失敗的現(xiàn)實。敵強我弱時,韋小寶用精神勝利法,一旦形勢轉化有利時,他又善于抓住時機,積極進攻,所以他總是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
阿Q放大了我們國民性中丑陋可笑的一面,具有臉譜化的特征,韋小寶卻代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整群人的真實生存狀態(tài),是世俗化的。我們一見阿Q,就知道要肯定什么,否定什么,但我們對韋小寶卻是不知道該贊還是該罵。這種審美理想與歷史現(xiàn)實的沖突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張力讓人再一次體會到那種迷茫,焦灼,無所適從的人生處境,作者解構了一個烏托邦,“俠”的神話被粉碎。
3、韋小寶的流氓處世學
韋小寶這個人物性格的復雜,絕對不能輕易以亦正亦邪就把他復雜多面的性格輕松地概括過去。曾有不少人贊揚過《鹿鼎記》里韋小寶有俠義精神,但那是真正的俠義嗎?《鹿鼎記》中韋小寶在江湖和朝廷的雙重歷險記中最大的支撐點,是抽象化了的“江湖義氣”。他正是倚靠“義氣為重”的原則,才能游離于“正”與“邪”、“朝”與“野”等各種不同的社會,而且被價值觀念如此迥然有別的多種社會所重視。韋小寶的深層文化精神卻與他的“忠義”精神相矛盾。也即是說,在“忠義”和個人的生存權面前,韋小寶把個人的存在,個人的榮辱,個人的安危,個人的享樂置于“忠義”之上。韋小寶這位“反英雄”,是金庸的“自反”的實驗描寫。
滿口臟話、準確揣摸人心理的本領、別具一格的語言風格、高超的拍馬屁藝……就連對女人的態(tài)度也是流氓式的占有,這和其他小說中的俠者形象,簡直就是一個本末的顛覆。
官場的日常生活化,以及韋小寶日常生活的官場化,自然引伸出這樣一種認識,即中國數(shù)千年來的政治,實際上就是一種流氓政治。營私舞弊、貪污受賄、投機取巧、升官發(fā)財,韋小寶在官場中的“出色”官技,讓多少人“望塵莫及”!
文學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化提煉和反映,社會生活的不同側面均可在文學作品中尋找到自己的對應物。流氓的角色和活動當然也包含在內(nèi),而反映社會小人物的通俗文學更是如此。韋小寶不是等閑之輩,控制朝野各派政治_,甚至策動鄰國_,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政績偉業(yè),君主倚重,多少鴻儒英杰相形而見絀。這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荒唐故事,是金庸對中國幾千年的流氓政治生動的文學演繹。這部作品至少反映金庸對中國政治和歷史的一個基本看法:“最后的勝利常常是屬于流氓的。如果說嚴酷的政治斗爭有時也會演出喜劇的話,那笑到最后也笑得最好的主角一定是個流氓。”[2]《鹿鼎記》通過流氓的勝利,政治的力量展示,反襯了武林人物的失敗。
4、韋小寶現(xiàn)象的社會批判意義
臺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曾經(jīng)痛切地批判過中國社會的“醬醋缸文化”,這種文化與韋小寶種種行徑不謀而合。魯迅在談到小說的社會影響時說:“中國人的江湖思想,妖巫湖鬼思想、堪輿、相命、卜筮、迎神賽會等等陋習劣行都來自小說,”因而他才主張要進行小說革命。[3]
韋小寶的馬屁藝術、為官之道、流氓處世學與流氓政治手段,在現(xiàn)實社會中為了生存和利益而爭相效仿的人不在少數(shù)。除此外他對女人的態(tài)度也給現(xiàn)實男權社會提供了一個現(xiàn)成的例子與導 ……(未完,全文共7658字,當前只顯示3687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從《鹿鼎記》試論金庸對“俠”的解構

上一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照檢查材料(政府辦公室班子)
下一篇:政協(xié)黨組班子對照檢查材料

相關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