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儒學“游魂”的當代狀況

  ——讀余英時先生著《現(xiàn)代儒學論》之后
  在傳統(tǒng)中國,儒學全面地安排著人間秩序,由于儒學本身就重“述而不作”,身體力行,以“立德、立功”為上,是一種實踐的學說,而且,儒學自漢以后被定為正統(tǒng)一尊,并建制化加以推行,在兩千年的傳播、積淀中,儒學深入地深入國家制度、社會習慣之中,全面地構(gòu)建了傳統(tǒng)中國人的思維體系 ……(快文網(wǎng)http://hoachina.com省略266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更多相關(guān)文章:儒學“游魂”的當代狀況
,但整體成果有多少是有目共睹的。余英時先生的《現(xiàn)代儒學論》從“形而下”的歷史角度,揭示了儒學在現(xiàn)代遭遇的困境,以傳統(tǒng)建制的消失揭示儒學的毀滅性危機,論證儒學隨著建制的消失而成為“游魂”,別開生面地提出一個歷史學者對傳統(tǒng)文化式微的憂患之情。事實上,只有回到歷史,我們才能真正認識儒學的危機,只有回到歷史,我們才能真正思考儒學在今天的地位、表現(xiàn),在未來的命運。
  一、儒家思想與儒家名教信條
  從歷史的角度看,儒學全面影響中國傳統(tǒng)社會,造成一個儒家思想主導下的“思想-社
  會體系。對這一體系進行觀察、分析、評價的時候,我傾向于把儒學影響下的傳統(tǒng)分為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儒家原始的思想,即從孔孟荀到朱陸王的儒家理論,第二個層面則是儒家思想政治化、世俗化之后形成的儒家教條、名教信條,這一層面在歷史上被稱為“名教”、“禮教”、“孔教”、“孔家店”,大致相當于建制化的儒學。這里的“建制”,不但指國家制度及其運作,也指民間的習俗、習慣、行為規(guī)范。在歷史上構(gòu)建傳統(tǒng)社會,對人們產(chǎn)生真正的影響的恰恰不是原始的儒家思想,而是_態(tài)化的、被解釋、教條化的第二層面的名教信條。
  儒學是通過建制化得以推廣的。陳寅恪先生說:“夫政治社會一切公私行為莫不與法典相關(guān),而 ……(未完,全文共11492字,當前只顯示692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儒學“游魂”的當代狀況

上一篇:牟宗三論中國現(xiàn)代哲學界
下一篇:馬克思哲學觀的合理總結(jié)與當代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