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對民族與時代的超越--魯迅與普希金之比較分析之三

  三、繼承與超越
  相似的時代背景、強烈的民族精神和對文化的深刻體悟,造就了普希金與魯迅兩位世界性的文化巨人,他們給我們的啟示是多方面的。然而,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兩者對中國文藝現(xiàn)狀的意義,我們無法脫離時代與民族這兩個永恒的話題。他們不是簡單地契合了時代,扎根于民族的土壤,更可貴的是進行了深刻的透視與勇敢的超越,從而達到了他人未及的高度而成為人類景仰的大師,給后人留下了取之不盡的精神資源。
  首先,他們都超越了民族,在文化選擇上達到了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tǒng)一 ……(快文網(wǎng)http://hoachina.com省略393字,正式會員可完整閱讀)…… 
  更多相關文章:對民族與時代的超越--魯迅與
  小學生愛國演講稿: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tǒng)一
  對民族與時代的超越--魯迅與普希金之比較分…
  對民族與時代的超越--魯迅與普希金之比較分…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關于對民族z-教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視察的報告
化的差異性,而且從文化哲學的高度看到二者的共同性,從而超越了一般的人類文化異質觀而上升為一種人類文化的共同性命題。他把“人類的道德”作為中國文化現(xiàn)代化轉型的價值取向和自己的文化選擇標準:“人類尚未長成,人道自然也尚未長成,但總是在那里發(fā)榮增長!瓕砜傄咄粭l路的。”無論是世界還是中國,都被納入了現(xiàn)代化的軌道上,無論是走是推,都必須沿著同一個方向!巴庵炔缓笥谑澜缰汲,內(nèi)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取今復古,別立新宗”正是魯迅為完成立人立國巨大歷史使命而建構現(xiàn)代化的自我主題意識的獨特方式(或途徑)。文化的民族性或特殊性應適應文化時代性的需要而發(fā)生變革,這正是魯迅為自己更為民族所做出的文化選擇。
  在普希金的作品中,我們處處可以看到對俄羅斯性格和強大的精神力量的信念,一種作為俄國人而存在的偉大希望。但是,普希金又超越了民族,而深刻把握了“人”這一主題,從而達到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tǒng)一。奧涅金說他“永遠不會站在政府方面”,同時“也不會站在人民方面”,他是屬于自己的,從而能夠獨立能成為自己,去追求理想!洞膶分,吉普賽淳樸的民風是道德批判的鋪墊,也是作者對真誠、純潔的人性真實的向往。這與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關懷這一文化主題具有鮮明的一致性。張承志的z-教皈依,周濤的自然追慕,卡夫卡提出的人性復蘇,古今中外的作家們始終以不同的方式在進行著人的精神價值的追求,去選擇有普遍意義的答案。無論結果如何,這種思考與探求的本身始終具有世界性的一致,普希金尋求的正是人類學意義上的這深層的一致。
  其次,他們都超越了時代,從一個痛切的愛國者出發(fā),以自己的思想豐富了時代精神的內(nèi)涵,推動了時代,并以此與民族的歷史保持了永久性的聯(lián)系。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世界性文化趨向,即人類文化的共同價值趨向。這一趨向在當今時代的集中表現(xiàn)就是社會與文化的現(xiàn)代化轉型。魯迅在五四時期 ……(未完,全文共4242字,當前只顯示1021字,請閱讀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對民族與時代的超越--魯迅與普希金之比較分析之三

上一篇:發(fā)展民間金融推動金融改革2
下一篇:矛與盾之間:試析尼克松主義的經(jīng)濟外交內(nèi)涵(上)